说来也怪,一边是王哲林超越王治郅,CBA历史得分榜排名上升,这绝对是值得球迷欢呼的大事。但另一边,上海男篮的季后赛前景,又让人捏一把汗。这冰火两重天的感觉,就像你刚中了彩票,发现兑奖地点在火星一样,喜忧参半,滋味复杂。
王哲林能走到今天,真不容易。你想啊,CBA这么多年,能在一堆外援和本土好手中杀出一条血路,得分超越前辈,这背后付出的汗水,怕是能装满好几个游泳池。就像他这次超越的王治郅,那也是中国篮球的一面旗帜。王哲林能比肩甚至超越这些传奇,绝对值得respect。
不过,话说回来,个人英雄主义在篮球场上,有时候也挺无奈的。篮球毕竟是五个人的运动,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。上海男篮现在的情况,有点像一个班里有个学霸,但其他同学成绩平平,整体排名上不去。
这问题出在哪儿呢?很多人可能会说,外援政策变动影响了王哲林的发挥。这话没错,新规限制了外援的上场时间,压缩了王哲林的球权和战术地位。数据下滑就是最直观的体现,场均得分、篮板、命中率,都创了生涯新低。但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一点,就有点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了。
更深层次的原因,或许在于球队的整体战术和配合。篮球不是简单的“1+1=2”,而是要讲究化学反应。如果球队的战术体系不够完善,球员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,那么即使拥有像王哲林这样的顶级内线,也很难发挥出最大的威力。就像一台性能卓越的发动机,如果装在一辆底盘不稳的车上,也跑不出好成绩。
还有一点不得不提,就是伤病。王哲林这次是带伤复出,身体状态肯定不在最佳。一个运动员,尤其是高强度的职业运动员,伤病就像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,随时可能落下。在这种情况下,既要保证球员的健康,又要尽可能发挥他的作用,对教练组来说,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当然,球迷们肯定希望上海男篮能挺进季后赛,甚至走得更远。但现实是,他们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。浙江、北控这些队伍,都不是好啃的骨头。上海男篮想要突围,需要做的还有很多。
说到底,王哲林的个人成就,固然值得骄傲,但篮球的魅力,在于团队协作和共同努力。希望上海男篮能尽快找到自己的节奏,让王哲林的努力不被辜负。而我们这些球迷,能做的,就是继续为他们加油,无论顺境还是逆境。毕竟,篮球的真谛,不仅仅是输赢,更是拼搏和热爱。就像王哲林,即使面对伤病和规则的限制,依然在赛场上奋力拼搏,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
